人类演化
主条目:人属 智人是人属唯一的现生物种,另有某些已告灭绝的人属物种可能是智人的祖先,已经透过物种生成过程而分离出去(speciated),远

主条目:人属
智人是人属唯一的现生物种,另有某些已告灭绝的人属物种可能是智人的祖先,已经透过物种生成过程而分离出去(speciated),远离我们祖先的路线。[29]关于哪些群体应算作单独的物种,哪些是亚种,目前尚未达成共识。在某些情况下,这是由于缺乏化石证据;在其他情况下,这是由于使用细微的差异,来分类人属的各种不同物种的结果。“撒哈拉泵理论”[30](描述一个偶尔勉强称得上“湿润”的撒哈拉沙漠)提供对早期人属变异的解释。
依据考古学和古生物的证据,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推断出,各种古代人属的饮食习惯,并研究在人属之中,饮食对于体质与行为演化所扮演的角色。[31][32][33][34][35]
巧人
编辑
巧人存活在大约距今240万到140万年前。巧人是人属的第一个物种,在上新世晚期或更新世早期的非洲南部与东非,大约距今250万到200万年前,从南方猿人分支出来。巧人具有比南方猿人更小的大臼齿与更大的脑袋,并且运用石头(可能也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人属动物之一,其发现者路易·李基,因著它与石器的关连性,昵称为“巧人”。某些科学家提议将这个物种的属别,从人属移到南方猿人属,因为依据对于它的骨架所做的型态学分析,它比较适应于树居,而不是如同智人一般双足直立行走。[36]
卢多尔夫人与格鲁及亚人
编辑
这些物种名称是用在大约从距今190到160万年间的化石,然而它们与巧人的关系尚未厘清。
卢多尔夫人指称来自肯尼亚共和国的一个不完整的头骨。科学家假设这是另一个巧人,但这尚未获得确认。[37]
格鲁及亚人来自格鲁吉亚共和国,可能是介于巧人与直立人间的一个中间型态物种,[38]或是直立人的一个亚种。[39]
匠人与直立人
编辑
关于人科群体基于化石证据的时空分布模拟,[40]其他诠释方式的主要差别在于人科物种的分类学与地理分布。
第一个直立人化石是由荷兰军医杜保斯(Eugene Dubois)在1891年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发现的。他起初将这批化石材料命名为Pithecanthropus erectus,这是依据这些化石的型态学,他认为这是介于人类与大猿的中间物种。[41]直立人存活的期间大约从距今180万年到7万年前(这或许指出,它们可能受到距今约7万年前的多峇巨灾影响而灭绝;然而,直立人梭罗亚种(Homo erectus soloensis)与弗洛瑞斯人逃过这场巨灾而存活下来。)在前半段,从距今180万到125万年前的直立人,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物种:匠人,或是直立人的亚种:直立人匠人亚种(Homo erectus ergaster)。
在更新世早期,距今150万到100万年间的非洲、亚洲与欧洲,某些巧人群体发展出较大的脑子,并制作更进步的石器;连同其他差异,足以让人类学家将它们分类为一个新物种:直立人。此外,直立人确实是第一个直立行走的人类祖先。[42]这可能借由膝盖的演化,以及枕骨大孔(foramen magnum,人类头骨正下方的大孔,连接脑子与脊髓)的位置前移而成为可能。直立人用火煮食肉类。
参见:早期人类对火的使用
直立人的有名标本是北京猿人(因其出土化石数量庞大且层位较多);其他标本在亚洲(特别在印度尼西亚)、非洲与欧洲出土。现在有许多古人类学家用“匠人”来指称这个群体的非亚洲型态,“直立人”这个名称只保留用在亚洲所发现的化石,以呼应它们在骨架与齿式方面有别于“匠人”之处。
西布兰诺人与前人
编辑
这些物种可能是介于直立人与人属海德堡种之间的中介物种。
前人已知是来自西班牙与英国的化石,定年为距今120万年到50万年前。[43][44]
西布兰诺人指称一个在义大利出土的头盖骨,据估计约在距今80万年前。[45]
海德堡人
编辑
海德堡人存活在大约80万到30万年前。学者也提议将其分类为智人海德堡亚种(Homo sapiens heidelbergensis)或智人古匈牙利亚种(Homo sapiens paleohungaricus)。[46]
罗德西亚人与贾威斯头骨
编辑
罗德西亚人,估计其年代约在距今30万年到125,000年前。目前大多数的专家相信罗德西亚人是属于人属海德堡种,即使其他学者提议其为古智人与智人罗德西亚亚种(Homo sapiens rhodesiensis)。
在2006年2月,贾威斯头骨(Gawis cranium)的化石出土,这可能是介于直立人与智人之间的中间物种,或是许多已告灭绝的演化路线之一。这个来自衣索比亚贾威斯的头骨的年代约在距今50万年到25万年间。目前只有出版摘要资料,尚未由这个团队发表经过同僚审查的研究报告。贾威斯头骨的脸部特征显示,它是一个中间物种或是“波多人”(Bodo man)女性的标本。[47]
尼安德塔人
编辑
Le Ferrassie的尼安德塔人头骨 (模型)
尼安德塔人存活的时间从距今40万年前。[48]也有学者提议将其分类为智人尼安德塔亚种(Homo sapiens neanderthalensis):学者持续争辩“尼安德塔人”是否为一个单独物种:人属尼安德塔种,或者是智人的一个亚种。[49]虽然这个争论尚未平息,来自粒线体DNA排序的证据指出,在尼安德塔人与智人之间并未发生明显的基因流布。因此,这两者是分别的物种,其共同祖先约在距今66万年前。[50][51]在1997年,马克史东庆(Mark Stoneking)说道:“依据从尼安德塔人骨骼所萃取的粒线体DNA得到的结果指出,尼安德塔人并未贡献粒线体DNA给现代人类…尼安德塔人并不是我们的祖先”。对于第二组尼安德塔人来源的调查,支持了这些发现。[52]然而,在2010对于尼安德塔人基因体的排序指出,尼安德塔人确实在大约公元前75,000年与智人混血(在智人迁移离开非洲之后,但在他们分别迁往欧洲、中东与亚洲之前)。[53]当代人类的DNA约有1%到4%源自尼安德塔人的DNA。[53]这个1-4%的DNA差异只出现在非洲以外的人类。[53]然而,“多区域演化”假说的支持者指出,最近研究显示,非洲以外的核心DNA遗传的时间可回溯到距今100万年,[54]即使这些研究的可靠性受到质疑。[55]来自智人的竞争,可能导致尼安德塔人的灭绝。[56][57]他们有可能在欧洲并存,直到距今1万年前。[58]
龙人
编辑
主条目:龙人
龙人化石1933年发现于现今的黑龙江省哈尔滨滨北大桥附近,由一队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学者, 通过研究这块哈尔滨古人类头骨化石,2021年6月25日在《The Innovation》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其研究成果,认定发现了新人种,命名为龙人[59][60][61]。 龙人也是已灭绝的人类物种,该人种可能生活在大于14.6万年前,并且可能取代尼安德特人成为和现代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近亲。根据估测,智人、尼安德特人和龙人有可能早在100万年前就走向了不同的演化道路[62], 龙人和智人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约95万年前[61]。
智人
编辑
主条目:智人
智人存活于距今25万年到现在。在大约距今40万年至25万年间,当时是更新世第二间冰期,人类的脑容量变大,且发展出更细致的石器制作技术,这些都是由直立人转变为智人的证据。直接的证据显示,有一股直立人从非洲向外迁移,接著在非洲的物种生成过程中,智人从直立人演化出来。智人后续在非洲内部与向非洲以外地区的迁移,最终取代了较早散居各地的直立人。这个迁移与起源理论往往称为单地起源说或非洲起源说。目前的证据并未排除某些多区域演化或迁居的智人与各地既有的人属群体混血的可能。这是目前古人类学的一个热烈争辩的领域。
当前的研究确认了,人类在遗传学上是高度同质的;换言之,人类个体的DNA比起其他物种而言,具有较多的相似性。这可能源自人类演化的时间相对晚近,或由某些毁灭性的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种群瓶颈,例如多峇巨灾。[63][64][65]然而,人类各群体已产生独特的遗传特征,主要导因于人类的小群体迁移到许多新环境。这些因适应而产生的特征,仅占智人基因体的极小成分,但包括了各种不同特征,例如肤色与鼻型,此外也有内部构造的特色,例如在高海拔地区更有效呼吸的能力。
来自衣索比亚的长者智人可能是一个已消失的亚种,存活于大约距今16万年前。
弗洛瑞斯人
编辑
弗洛瑞斯人大约存活在距今10万年到12,000年间,由于体型娇小,被昵称为哈比人,这可能是岛内侏儒化所造成的结果。[66]弗洛瑞斯人引人好奇的是它们的体型与年代,这是一个具体的晚近的人属物种,但展现了许多当代人类所没有的衍生特征(derived traits)。换言之,弗洛瑞斯人与当代人类具有共同祖先,但从当代人类的谱系分出去,依循一条独特的演化路径。主要的发现是一个年约30岁的女性骨架。在2003年出土,定年约在距今18,000年。这名女子存活时身高约一公尺,脑容量约380立方公分。(其脑容量如同黑猩猩,不到智人的平均值1400立方公分的三分之一。)
然而,学界持续争辩著,究竟“弗洛瑞斯人”是否确实是个单独存在的物种。[67]目前有一些科学家相信,“弗洛瑞斯人”是受到病理侏儒症所苦的一种“智人”。[68]这一假说受到部分的支持,因为在弗洛瑞斯岛,也就是这个骨架被发现的岛屿,有某些当代人类是俾格米人。有人认为,这些较矮的俾格米人再加上病理侏儒症,确实可能创造出一种类似哈比人的人类。其他主要对于“弗洛瑞斯人”这个物种概念所做的攻击,在于在其出土地点的工具仅仅与智人有关。[68]
但是,这个病理侏儒症的假说无法解释的是,为何弗洛瑞斯人其他的解剖特征并不像现代人类(无论患病与否),反而很像我们种属的古代成员。除了头骨特征之外,这些特征也包括手腕、前臂、肩膀、膝盖和脚的骨骼形式。
丹尼索瓦人
编辑
2008年,在西伯利亚阿尔泰山从事研究工作的考古学家,于丹尼索瓦洞穴发现一个小指骨头碎片,来自目前称为丹尼索瓦人群体的一位小女孩。[69]在这处洞穴的相同层位出土的器物,包括一个手镯,依据放射性碳定年法大约在距今四万年前。由于丹尼索瓦洞穴气候凉爽,因此在化石片段之中的DNA得以保存下来,目前已对其粒线体DNA及核心基因组DNA完成排序。[70][13]
虽然其粒线体DNA的分歧点时间深度远比预期更深,[71]但是完整的基因组排序,显示丹尼索瓦人与尼安德塔人属于相同的世系,但两者就在现代人类兴起不久之后,就从同一条路线分裂开来。[13]目前已知在欧洲,现代人类与尼安德塔人的重叠时间超过一万年,而且这项发现引发一种可能性,尼安德塔人、现代人类、丹尼索瓦人或许曾经并存。帕博(Pääbo)指出,这个分支的存在,使得更新世晚期的图像更加复杂。[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