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发现肾衰后,一透析就很快去世?专家终于不再隐瞒
一旦开启透析,原本靠代偿机制硬撑的那些功能就像气球被戳破,直接塌下来。 透析不是魔法,它不能治肾,也不能让毒素清光,它只是替肾暂
一旦开启透析,原本靠代偿机制硬撑的那些功能就像气球被戳破,直接塌下来。
透析不是魔法,它不能治肾,也不能让毒素清光,它只是替肾暂时“打个零工”,但这点代偿,是需要心脏、血管、大脑、免疫系统配合的,一环垮了,全盘散架。
透析最怕碰的病人,其实不是那种肌酐高得吓人的,而是那些“慢性炎症状态”已经积压太久的。
比如一个人明面上看只是肌酐600多、尿量也还有,一查C反应蛋白、白蛋白这些指标却全线告急,说明身体早就被毒素泡得“发炎”了。
这种状态下一上透析机,毒素排出太快,渗透压一下子改变,血压猛掉、心率紊乱、脑供血不足,全身组织瞬间缺氧,这就跟原地炸锅没啥两样。
有一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病科做的数据显示,那些在透析前三个月内白蛋白低于30g/L的患者,其透析启动后半年内死亡率高达31%。
这个比例说出来吓死人,而死因里,排第一的不是感染,也不是出血,是心源性休克。
这背后其实不是单纯心脏的问题,而是电解质失衡 血容量不稳 老年自主神经反射差几件事凑一块,搞垮了整个循环系统。
血钾就是个典型例子。有些肾衰病人一直吃低钾饮食,结果透析前一查钾只有3.0甚至更低,一上机透析液还是低钾配方,直接把钾洗掉得更厉害。
血钾掉得快了,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紊乱,轻则心律不齐,重则心脏骤停。有些人没等透析下机,人在机子上就出事了。
这不是透析“洗坏”的,而是“透前”没评估好。临床上很多急救透析的案例,事后复盘都能发现早就有警报了,但没被当回事。
再讲个更冷门的角度,透析对大脑灌注压的影响。很多肾衰病人是老年人,原本就脑供血不太好。
一透析过程中血压下降20~30mmHg是很常见的事,但问题是脑血管不够“聪明”,调节能力弱,一旦血压掉下去脑灌注就跟不上。
人先是迷糊、头昏、犯困,过不了多久就昏迷、癫痫,甚至陷入意识障碍。
有一份美国肾病杂志2020年的大数据研究指出,在透析首次进行过程中发生短暂意识障碍的病人中。
后续一个月内再入院率高达42%。这说明透析本身不是杀手,杀手是“血流动力学失控”。
透析还会牵动一个不容易注意的部位,那就是胃肠道黏膜屏障。
肾功能差的人原本代谢废物就排不出,胃肠道已经处于毒素高压环境,尤其是尿毒素类物质在肠道内堆积得多,刺激肠道上皮变薄、菌群紊乱。
你想,透析把体液快速抽掉,肠道灌流也跟着减少,黏膜屏障瞬间出问题,就会发生“细菌移位”。
也就是本来活在肠子里的细菌穿过薄弱的屏障进到血液里。这时候再加上免疫力下降、白细胞功能差,败血症就这么发生了。
这个过程在医学上有专门名词,叫“透析相关性肠源时尚染”,但很多专家不说,病人也不懂,最后只看见“透析后发热”“感染性休克”,没人知道其实是从肠子那边出的问题。
有医院在对透析后48小时内感染死亡的病例做回顾,发现将近一半人血培养出的是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这就不是“医院感染”,是透析触发了体内已经潜伏的“菌弹”。
还有些人刚做完透析没几天就心衰了,腿肿、气短、不能平躺,家属以为是透析没洗干净,其实这正是“容量控制不当”的结果。
有些专家为了保守,不敢一次性超滤太多水,结果水钠负荷没清干净,回家一吃饭一喝水,全又憋回血管里,心脏根本吃不消。
有经验的肾科专家常说一句话:透析不是洗干净就好,是得把“干”控制在刚刚好。少一分,毒素还在;多一分,心衰就等着。
有些病人一透析就开始烦躁、焦虑、神情恍惚,不少家属以为是心理问题,找心理专家聊聊,其实这也是个神经系统耐受不良的表现。
长期高尿毒素状态下,神经元对外界信号的感知就已经出了问题,透析这个“快速代谢过程”,对神经细胞是种打击,尤其是钠、钙这些神经传导离子变化太快,就会引起神经冲动紊乱。
有学者提出,尿毒症性脑病其实在透析初期被放大了,因为代谢通道突然从“堵车”变成“高速”,神经系统还没反应过来,就崩了。
说到底,透析不是万能补丁,它只是换了条“排废通道”,但如果身体的其他系统早就撑不住了,它反而像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
透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评估就上机,没准备就上阵。透析前的“身体基础状态”决定了它后面的路能不能走下去。
有些人能洗十几年,有些人洗三次就走了,差距不在透析技术,而在“启动点”的差异。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刘艳侠,刘敬,马明宣.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心理月刊,2025,20(05):31-33.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